“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完整的

央视新闻:记者近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相比“十四五”第一阶段,我国机器人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主要部件之一。这家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生产公司今年的产量将增加一倍左右,达到 50 万辆。这背后是这家科技公司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位于安徽芜湖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今年以来传统机器人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高端机器人产量也快速增长。 不仅仅是基础零部件,现在,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全力发力。就条款而言标准方面,北京这家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他们自2021年“十四五”初期立项以来,已经发布了131项国家标准,同时在研的国家标准还有40多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表示:“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涵盖主要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机器人行业正在推动创新驱动以避免行业纠缠 采访中,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不少业内人士也呼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防止低价竞争。 相关人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机器人企业不宜过于集中在一两个行业赛道,这意味着一些子行业仍然存在很多商机,最好避免行业卷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秘书长宋小刚表示:“举个例子,在我们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自主品牌的份额还不到1%,只有0.7%。我们要引导和支持机器人企业拓展和深化在制造和服务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 不仅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需要不断划分,未来大模型的应用也很重要。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融合。 国家地方仿人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姜雷呃,说:“目前世界上的具身智能数据集还不是那么差,只有不到100万条。经过今年的努力,我们希望在年底前完成2000万条完整引擎数据集的采集,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集。” 机器人产业加速国际合作,持续扩大出口 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国际合作,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信息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出口额将从2020年的3.9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金额达1240万台,同比增长56%。记者注意到,国内机器人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路径。 宋晓刚表示:“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内企业正在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建设海外营销网络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竞争力。” 今年以来,商务部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了多项机器人产业国际合作活动。今年6月举行的中日机器人产业合作对接会上,吸引了200多家中外企业和投资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 11月17日,中欧机器人对接大会也将在深圳举行,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促进全球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互利共赢。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