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级精准收获、“农场哨兵”应用……秋收注

央视新闻: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也是粮食安全宣传周。减少粮食损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秋收工作中,减损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 黑龙江富锦:智能减损从收获到储存保障粮食安全 在黑龙江富锦市,从田间智能收割,到仓储中心智能管理,创新技术、智能减损为当地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富锦市大榆树玉米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在厘米级作业。这是农民王雷今年新买的联合收割机,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当地的粮库里,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卖粮。在这里,卖粮的农民只需一张卡就能登记、取样、称重、卸货、结算。自动化粮食销售模式让农民减少混乱,数据走得更远。 当地政府还通过现代化方式为仓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实现智能预警、自动发布区域粮情预警信息等功能,为仓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干预。 甘肃陇南:2万多公顷水稻机械化收割多措并举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金秋十月,甘肃省陇南市2万余家米厂已进入收获季节。当地政府采取优化种植布局、科学管理、机械化收获等措施,减少今年秋收损失和成本。 在陇南市武都区教工乡5000多公顷稻田里,金穗稻穗压弯稻草,结合田间的梭式收割机,割草、脱粒、装袋,一口气。秋收事关粮食安全。当地农机部门关注水稻收割关键期,有计划、可提前减产。以“降本增效、减少损失、保证产量”为目标,根据兰巴克土地情况和框架大小制定了合适的收割方案,确保机械动力快速到位。 近年来,当地不断推进水稻“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通过优化种植布局、推广科学管理技术、加强松林和田间保护,水稻产业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陇南市武都区探索“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地利用,还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江西吉水:54万公顷晚稻成熟e 和收获作业正在进行中 目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54万公顷晚稻已成熟。农民们占据农时,表演收割的戏。当地采用机械收获、烘干等方法,减少采后损失。 在吉江省吉水县水田镇的一个高标准农场,现在正是晚稻集约收获的关键时期。记者身后,许多收割机在稻谷中穿行。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破碎干草等工序一气呵成。黄金大米沿着粮食输送管道进入运输车,然后被送往烘干厂。机械化收割效率很高。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收割五十到六十公顷,多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对面几百公顷的稻田。高温天气加速了水稻的生长和成熟。今年晚稻收割时间比往年提前5-7天。农民告诉记者,今年亩产量在1200公斤左右。为应对近期当地可能出现的雨季,减少收获后雨水造成的水稻霉变等收获后损失,确保收获的水稻安全储存,当地政府组织并向种植大户传达信息,实现抢收。 这个高标准农场毗邻峡江水利枢纽,曾一度被洪水淹没。当地正在通过增加淹没区耕地的方式,创造性地扩大淹没区的耕地面积。首先将耕层30厘米处的茎剥去,抬高田地,覆盖粘土作为保水层,然后回填耕层,以恢复土壤生产力,应对气候变化。水位上升造成耕地损失。抬高田地后,抬高区域的田地会更加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地出让价格为每亩600元左右。 吉水县今年晚稻种植面积54.43万公顷,多项智慧农业技术也为丰收提供支撑。通过在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杀虫灯等“农场哨兵”,自动采集田间数据,农民打开手机软件,一键查看水稻长势、土壤酸碱度等情况,从而评估水稻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提前干预,确保水稻产量。 同时,当地政府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建筑服务,通过新增设备、共建共享等方式提升建筑能力。目前,我当地组织调集大中型烘干设备300余台(套)24小时运行,日烘干能力超9000吨,形成了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烘干服务网络,确保粮食安全返库。据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村最新消息,吉水县晚稻收割工作已完成60%,预计本月底完成。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